北大南门烧烤小记

写于2023年1月13日,修订于1月14日


两口一串是北大南门外海淀路社区的一个烤串店。店主是山东枣庄人,同学间一直叫他胖子。胖子98年来北京闯荡,很快就在北大南门外摆烧烤摊,由此和北大很多学生、老师熟识。10年左右结束路边摆摊,租了海淀路社区里一个平房开店,风风火火干了12年,熬过三年疫情,欣欣向荣。

烧烤这行当,想干下去要和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水乳交融才行。早年在南门摆摊,要应付派出所、城管和学校保卫部。派出所不难,所长说一声,专门给所里烤点宵夜就好。城管要出钱,一个季度2000“管理费”,海淀路那会20个摊位,一年16万。学校保卫部时不时也会出来赶人,因为烟雾、吵闹会引起住在南门边宿舍里的职工投诉。09年快毕业时,亲眼目睹保卫部副部长骑个自行车把一个麻辣烫的摊子撞了。胖子经验丰富,一把就把烧烤架往边上抬开,避开了后续冲撞。过了会儿见副部长正在和我们几个学生讲为什么小吃摊扰民要收拾,还跑过来歪个脑袋当吃瓜群众。后来副部长也和胖子熟了,胖子发动社牛天赋,用烤串拿下了副部长,这是后话。

胖子有一种独特的热情、豪爽,永远笑呵呵,眼睛眯成缝。干烧烤,三教九流,无所不见,无所不谈。靠着生意人的机灵,搭上很多关系,把大女儿疏通进了八一小学和中学,高中最后一年又送到衡水,去年高考600出头,最后上了北京中医药大学。老二、老三如法炮制。还有熟人保证可以让他小孩上中关村二小,他主动拒绝了,说压力太大——二小是宇宙小学,学生家庭非富即贵,胖子心里明白。

开店之后,中文系曾经的串友,给他起了个“两口一串”的店名,形象生动。小店大众点评烂得一塌糊涂,但也因此没成网红店,保持了学校编外“深夜食堂”的定位。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。胖子也由此进一步巩固了北大八卦集散中心的地位:从校长升降到学生心态,异常灵敏;从体育部招体特的隐性操作,到如今学生一边内卷,一边眼高手低看不上3万以下的工作,门清。

小店三年疫情顺利通关,去年底还拿了社区补助,把装修翻新了。社区动员他装修,他一口回绝,说房租都付不起。后来社区说,你出小头,社区有专项资金出大头,他仍不愿意。最后社区说,行吧,社区全出,他就配合。胖子赢得了胜利。结果一看社区的预算,不到三十平米吊顶地砖刷漆暖气,15万,他就明白过来这是“社区食堂”政策的套利项目——胖子信誓旦旦说,要我自己找人做,5万封顶。

胖子也确实承担了一些社区责任。小区里有几户孤寡老人,他就负责一日三餐。开始是说一次10元,后来他干脆不收钱,就哄着老头老太太去社区给他说好话。很凑效。

开店免了城管麻烦,但多了市场所的“监管”。低成本烧烤店,卫生很难达标。每次检查,如果较真,手一抹桌子有灰,500,厨房垃圾没入箱,500。且罚不少。解决办法自然是定期交“管理费”,所里开个私人收据,表示这个月已付,不要重复收款。中关村街道418户餐饮,就如此运转。

胖子这25年,就是一部北漂奋斗史。清河房子买得早,房贷结清。三个小孩按部就班上学,胖子夫妇督促很严,渐次完成学历跃迁。小店是公家房产,疫情封控房租都能减免,正常营业月入数万。但开烧烤店也是个辛苦活,晚的时候两三点才能收摊。前几年几次说起,不想干了,太累。不过要供小孩读书,还是坚持。疫情后再见到,反而不提了,不知道是不是感觉到有自己一个根据地,还是好。但他确实说,现在的北大小孩,就业难,学习累,还是我们当年好,想玩玩,想学学。末了,感叹一句,他运气好,赶上了可以靠烧烤摊在北京扎根的时代。

祝胖子生意兴隆。